1943年夏天,云南名醫李繼昌的診所來了一位31歲的婦女。眼睛青黑、凹陷,嘴唇干裂,聲音嘶啞地說:晚上翻秋打滾睡不著覺,夜里常起床,睡著一下么還說胡話、夢話,時常從夢中驚醒。這種狀況有一月多了。李醫生看她舌呈絳紫色,舌苔稀??;號過脈,兩寸之處的脈獨大。醫生給她開了養心安神的藥。連服三劑,十多天后,女士能安靜入睡了。
在《李繼昌醫案》里,醫生說她是由于血虛而心火獨亢引起的失眠。
現在工作節奏快,壓力大,盡管溫飽不成問題,但失眠卻常常影響著健康,成為一個大問題。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確認“空氣、水、睡眠、食物”為人生命的四要素,將睡眠作為生命延續必不可少的要素??梢?,睡眠關系人的生存。
失眠的困擾,自古有之。古詩中充斥著大量失眠帶來的煩惱,比如,“長夜不能眠,伏枕獨輾轉”“憂人不能寐,耿耿夜合長”(《漢樂府·傷歌行》)、“殷憂不能寐,苦此夜難頹”([南北朝]《謝靈運·歲暮》)、“攬衣起躑躅,上觀心與房”([三國]阮瑀)、“清夜不能寐,悲風入我軒”([西晉]陸機)。這些詩句,剔除情感,不無失眠的折磨。
改善睡眠,提高睡眠質量,是時代賦予科學工作者的神圣使命。中醫藥為此做過獨特的探索。對失眠或不寐的治療,中醫分虛和實兩證。臨床用藥是以補益、安神、清熱三大類藥物為主線,隨證配伍,形成化痰、行氣、消食、活血、平肝、溫里、固澀等的用藥規律。如名方“歸脾湯”“柏子養心丸”“朱砂安神丸”“加味寧神丸”等。其中以 “加味寧神丸”化裁而來的寧神丸,是治療血虛得厲害而內熱較重的中成藥。
寧神丸的功能與主治為:“養血安神。用于心神不寧,煩躁夢多,神經衰弱,驚悸失眠?!?/span>
寧神丸之名和藥方,最早見于元代許國禎所著《御藥院方》(1267年刊刻)寧神丸。該方由白茯苓、五味子等17味組成。明代醫家郭鑒《醫方集略》(1545)對《御藥院方》寧神丸化裁加減而為“加味寧神丸”,主治“心血不足,驚悸怔忡,健忘恍惚,一切痰火之證。”現行的寧神丸,繼承了郭鑒的加味寧神丸處方和主治,使治療范圍更加明確。
現在的寧神丸是由“加味寧神丸”除去黃連而組成的。它由地黃、陳皮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遠志、酸棗仁、麥冬、平貝母、甘草、茯苓十一味藥材組成。
寧神丸方中重用熟地黃,熟地黃為補血要藥,又滋腎陰、養肝;當歸、白芍、川芎補血活血化瘀,助熟地黃補血活血,四者為君藥。酸棗仁、茯苓、遠志分別能養心斂汗,健脾補中,寧心安神,三味為臣藥。麥冬、平貝母均可補肺陰,清肺熱,清心除煩,兩項為佐藥。陳皮既能健脾,又能理氣,可使補而不滯,有防止壅遏的作用;甘草調和諸藥,二者為使藥。諸藥合用,共奏養血安神之功。
寧神丸全方為補血名方“四物湯”和滋養安神劑“酸棗仁湯”化裁而得。本方的配伍特色是以補血活血為主,輔之養心除煩。針對的癥狀是血虛引起的虛熱內擾而失眠,睡臥不安,夜半驚醒,虛汗多夢,怔忡,驚悸,頭目眩暈,牙齦腫痛,肺熱燥咳,易怒健忘,咽干舌燥等癥。用前應辯清這些癥狀。
云南生產寧神丸已有20多年的歷史。目前,該藥仍按衛生部藥品標準(中藥成方制劑第四冊,WS3—B—0728—91)生產。全國生產寧神丸的藥廠分布在廣東和云南,云南僅昆中藥生產。
“補血寧心神,一覺熟睡百病消”,對于血虛而失眠的朋友,寧神丸是令人熟睡的好方。
資助項目: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提升科技社團能力服務創新發展項目“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示范基地建設(第1期)”
實施主體:云南省中醫藥學會
項目組組長:葛元靖,副組長:鐘祥剛、張小貝
審核:謝民秀,主編:楊祝慶,編輯:王云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