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秋季節,腹瀉是一種常見病。腹瀉俗稱“拉肚子”,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,糞質稀薄,水分增加,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,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、黏液。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、肛門不適、失禁等癥狀。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。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~4周內的復發性腹瀉,可選用參苓健脾胃顆粒等成藥。急性腹瀉發病急劇,病程在2~3周之內。急型腹瀉又分寒和熱。身熱腹瀉可用葛根芩連片。
葛根芩連片是由古方葛根黃芩黃連湯制成的片劑。葛根黃芩黃連湯出自東漢醫學家張仲景所著的《傷寒論》?!秱摗返?/span>34 條:“太陽病,桂枝證,醫反下之,利遂不止。脈促者,表未解也;喘而汗出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主之?!备鸶S芩黃連湯簡稱“葛根芩連湯”?!案鸶诉B湯”或“葛根芩連片”長于治療濕熱所致的腹瀉和痢疾,常用于急慢性腸炎、細菌性菌痢、腸傷寒、胃腸型感冒等屬于表征未解、里熱嚴重的患者。
葛根芩連片的功能與主治是:“解肌透表,清熱解毒,利濕止瀉。用于濕熱蘊結所致的泄瀉腹痛、便黃而粘、肛門灼熱;以及風熱感冒所致的發熱惡風、頭痛身痛?!?/span>
俗話說“好效來自好方,好方要有好藥(材)幫”。葛根芩連片由葛根、黃連、黃芩和炙甘草組成。
葛根為豆科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干燥根。秋、冬兩季采挖。野葛多趁鮮切厚片或小塊干燥而成; 甘葛根習稱“粉葛”,除去外皮,用硫黃熏后,稍干,截段或再縱切兩半,干燥。
為什么叫葛根呢?東晉道教學者葛洪,在煉丹時發現的一種根,抑制了當地爆發的一場瘟疫,老百姓為了紀念葛洪,于是把此根命名為“葛”,有了“葛根”一詞。葛根首載于東漢《神農本草經》,在唐代以前認為,野葛入藥最好,而甘葛主要用作食物,也可入藥用,故《傷寒論》中的葛根芩連湯所用的葛根應為野葛。2005年版后的《中國藥典》亦將甘葛作為粉葛,野葛作為葛根分別收載和使用,因而,葛根芩連片中的葛根實為野葛。
明代蘭茂《滇南本草》收載了民間使用葛根的經驗。民間既用葛根,也用葛花,用了葛根湯、葛花解救湯、葛花清心丸等數個藥方。如今,昆明、曲靖、玉溪等地常見村民擺攤賣葛根,顧客買幾兩新鮮的葛根片來作零食,生津止渴,升陽止瀉。
黃芩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干燥根。黃芩始載于《神農本草經》?!兜崮媳静荨氛f:“所謂實火可瀉,黃芩是也?!秉S連來源于毛茛科植物黃連、三角葉黃連和云南黃連的根莖,分別習稱“味連”“云連”“雅連”,全國多數地區均有分布,以云南所產者為優。
葛根芩連片使用的葛根、黃芩、黃連均為云南道地藥材,質量上乘。
葛根芩連片中葛根解肌發表退熱,健脾升陽止瀉,為君藥;黃芩、黃連清熱解毒,燥濕止痢,為臣藥;甘草緩急和中,調和藥性,為佐使藥。全方配伍,共奏解肌透表,清熱解毒,利濕止瀉之功。
藥理毒理研究顯示,葛根芩連片有抗菌、止瀉、解熱和抗炎等作用。西醫上常用在急性細菌性痢疾、急性或慢性腸炎、潰瘍性結腸炎等病上。
吳國壽在《中國社區醫師》2011年13卷34期上,比較葛根芩連片和諾氟沙星治療急性腹瀉的療效,結論是:“葛根芩連片可用來治療急性腹瀉”。這為臨床上減少抗生素的使用,提供了依據。
葛根芩連片為苦寒之藥。因此,脾胃虛寒腹瀉,慢性虛寒性痢疾者慎用。服藥期間,忌食辛辣、油膩飲食。不可過量、久用。嚴重脫水者,應該多喝糖鹽水。
資助項目:云南省科學技術協會提升科技社團能力服務創新發展項目“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科普示范基地建設(第1期)”
實施主體:云南省中醫藥學會
項目組組長:葛元靖,副組長:鐘祥剛、張小貝
審核:謝民秀,主編:楊祝慶,編輯:王云鵬